部分机构超范围经营 医疗产品渠道不明 中国消费者协会曝光医美领域乱象
■中国消费者报 记者 任震宇 11月29日,部分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医疗美容领域消费提示,机构曝光医美领域五大乱象,超范提醒消费者理性看待医美需求,围经正确选择医美机构,营医医美审慎做出医美决策。疗产领域乱象 “医疗美容”“生活美容”大不同 中消协表示,品渠曝光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明中所谓医疗美容是国消指运用手术、药物、部分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机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超范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达到美化改善容貌、围经体形的营医医美目的。医疗美容与生活美容的疗产领域乱象根本区别在于其具有创伤性或侵入性,将医疗技术运用到美容中;生活美容多是通过化妆品中的氨基酸、A醇、玻色因等化学物质,来改善皮肤状态。 另外,医疗美容与一般的医疗行为也有区别,通常的医疗行为是面向身体患有疾病、需要医疗介入的病人,具有较强的公益性、病理性和必要性;而医疗美容的对象则是对自身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有“美化”需求的健康人,具有较强的非病理性、可选择性和营利性。医疗美容大体可分为皮肤美容类、整容整形类、美体美容类。其中,皮肤美容类包括光子嫩肤、热玛吉、灌肤、祛斑、美白等;整容整形类包括垫鼻梁或下巴、削骨磨皮、牙齿矫正等;美体美容类包括隆胸、吸脂、永久脱毛、除皱紧肤等。 医疗美容机构是需要经卫生行政部门登记注册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明确的医疗美容诊疗服务范围、符合医疗机构标准、有执业资格且具有一定工作年限的执业医师和注册护士的医疗专业机构,与生活美容机构有天壤之别。 医美行业存在五大问题 从2015年到2020年,全国消协组织每年收到的医美行业投诉从483件增长到7233件,增长近14倍。中消协表示,根据相关投诉数据分析,当前医疗美容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部分医美机构证照不齐全,未取得医美经营许可或超范围经营;机构工作人员不具备执业资格,操作不规范;医疗产品渠道不明,部分医美机构使用假货、水货针剂以及山寨设备等;医美效果难以评估,服务质量与消费者预期仍有较大差距。 一是无资质从业者众多。一些医美机构虚假宣传国内大型医院整容专家、海外整形专家坐诊,实则只是借用专家名号来招揽消费者,有的还杜撰出一些子虚乌有的“在业内具有领先水平、知名医师亲自手术”名头来营造其机构专业正规的假象。 二是夸大功效制造焦虑。部分美容机构通过虚假广告、编造用户评价等形式夸大医美效果,欺骗、误导消费者。还有的通过“整容要趁早”等不良价值观的医美广告,传导输出单一审美观,制造容貌焦虑,实现过度营销。 三是模糊定价违规收费。消费者反映,医美服务价格项目繁多,同一服务项目在不同医美机构价格高低不一,随意加价现象严重,导致服务价格变动幅度大,价格虚高成为医美行业常态。部分医美机构不按规定公示或仅提供模糊价格,如公示价格区间而不公示固定价格,严重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 四是医疗美容风险警示不足。医美机构场所内经常悬挂各种医美治疗前后对比图,夸大手术效果,只字不提手术风险,导致消费者只追求手术效果而忽视医疗手术风险。 五是免费体验诱导消费。一些美容机构以免费体验为由招揽客户,诱导消费者购买其产品和服务。消费者以为自己捡到“便宜”,殊不知已经掉入了商家的“陷阱”,并且常常因无法证实商家存在强制消费行为或欺诈行为,只能吃“哑巴亏”。 ●提醒 医美消费存风险,选择需谨慎 选择正规机构。消费者在选择医美机构时,可以通过卫生部门的官方网站,查验医美机构相关经营证件是否合规、有效,了解医生是否具有《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等。此外,可以通过药监部门官方网站,判断药物、器械等产品生产渠道是否正规,是否通过审查认证等。同时,要选择机构执业范围内的医美诊疗项目。 仔细查看合同。在签订合同时,除了检查医疗机构和操作医师是否具有相关资质外,还应检查麻醉、场所消毒、药械使用等项目的标准和收费明细,确保自身的知情权与选择权。 全面了解风险。进行医疗美容前,消费者应充分掌握所做项目的信息和内容,与主诊医师充分沟通,知悉该项目的风险性与禁忌症。 留存消费凭证。医疗美容相关后遗症以及副作用并非立刻显现,消费者应事先保存好有关消费凭证。 及时有效维权。如果消费者在医美消费过程中权益受损,应及时保存好相关证据,必要时可以申请医疗鉴定。争议发生后及时与医美经营者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可以申请消费者组织或者其他专业调解组织调解,也可以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此外,还可以通过申请仲裁或到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任震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俄总统新闻秘书:乌军未停止炮击扎波罗热核电站地区
- 9.68亿立方米补水改善华北河湖生态环境 多条河流实现贯通入海
- 刚刚,70城房价出炉!北京涨幅领跑一线城市
- 抖音推出“团购配送”,探索外卖新模式
- 美国消费者的超额储蓄还能“坚挺”多久?
- 国家统计局:我国经济克服超预期因素不利影响,呈现企稳回升态势
- 今起垫付!资金来源公布!河南村镇银行事件最新消息→
- 回应“停贷”风波后,银行板块回暖城商行领涨
- 肖远企:金融部门要帮助新市民做好金融健康管理 避免过度负债过度杠杆
- 深夜突发!欧洲大国总理宣布辞职,被总统拒绝,股市债市遭“双杀”!欧元区迎来新一波危机?解读来了
- 北大姚洋:下半年经济复苏,重点在房地产和长效防疫机制
- 教育股半年报出炉:硬件业绩亮眼,职教赛道分化显著
- 华商基金彭欣杨:医药板块反弹行情具有较强持续性
- 面板周期底部来了 TCL科技上半年主业预亏最高6.6亿 光伏子公司业绩翻倍
- 国家统计局:6月份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继续走低 同比上涨城市个数减少
- 俄媒:泽连斯基因“说英语”被指违法
- 我国用于载人登月的新一代载人火箭将于2030年前完成研制
- 光大期货点评:沪镍跌超10% 维持谨慎偏空态度
- 女子称买9本书全盗版起诉当当,联系客服均无回应:起诉虚假宣传
- 亚马逊或完全退出自有品牌业务,因销售疲软已大幅削减商品清单
- 搜索
-